当地时间 5 月 9 日,一幅由美国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创作的玛丽莲•梦露肖像画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被拍卖,成交价格高达 1.95 亿美元(约合 13.12 亿元人民币),创下了 20 世纪艺术品的最高拍卖纪录,成交价格仅次于 2017 年以 4.5 亿美元成交的达·芬奇作品《救世主》,成为拍卖史上第二高价画作。
惊天一拍
1962 年 8 月 5 日,36 岁的玛丽莲·梦露在她演艺生涯的巅峰时代突然离世,震惊世界影坛。2022 年是梦露逝世 60 周年,此时,她的肖像画被天价拍卖,唤起了世界影迷对一代好莱坞甜心偶像的怀念。
作为梦露的超级拥趸之一,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在梦露离世后备受打击,他在 1964 年创作了一系列梦露的肖像画,这次拍卖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名为 《枪击玛丽莲(鼠尾草蓝色)》(Shot Sage Blue Marilyn)。
拍卖会现场,《枪击玛丽莲(蓝色鼠尾草)》由场内及两个电话委托竞拍,以 一亿美元起拍,1.7 亿美元落槌,加佣金共 1.95 亿美元成交,创下美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
该作品此前由瑞士艺术商阿曼斯(Ammanns)家族所有,拍卖收益将全部用于资助新成立的 Thomas and Doris Amman 基金会,为全球弱势儿童群体提供疗和教育方面的系统支援。
而据《福布斯》报道,这次豪掷近两亿美元购买梦露肖像的是知名艺术商 Larry Gagosian,他在全球开有 19 座画廊,据估算年销售额高达 9 位数。同时,他还是多名亿万富翁收藏家的代理人,这次拍卖出手是否代替客户进行尚未得到确认。
“中枪的梦露”
图源 :wikipedia
“枪击玛丽莲”系列是安迪·沃霍尔最稀缺的丝网画作品,不过这几幅肖像被收藏家追捧还是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
1967 年,美国纸业大亨 Peter Brant 购得了《枪击玛丽莲(浅蓝色)》,当时他竟然只花了区区 5,000 美元!
1989 年,《枪击玛丽莲(红色)》现身拍卖会,以 410 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当时安迪·沃霍尔作品的最高成交价。目前,这幅作品由希腊航运巨头 Philip Niarchos 持有。
1998 年,媒体大亨和收藏家 Samuel Irving Newhouse Jr.在拍卖会上以 1,730 万美元的价格拍下了《枪击玛丽莲(橙色)》,收藏家于 2017 年去世后,亿万富翁、对冲基金经理 Ken Griffin 私下以约 2 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幅作品。
虽然当年逃过枪击,但是同样被收入该系列作品的《枪击玛丽莲(绿松石色)》也曾现身艺术市场,2007 年,亿万富翁、对冲基金经理 Steve Cohen以 8,000 万美元的价格买到了它。
而这幅《枪击玛丽莲(鼠尾草蓝色)》也是阿曼斯兄妹在大约 40年前从 Samuel Irving Newhouse Jr 手中买到的。1993 年和 2021 年,兄妹先后去世了,他们的收藏才得以重新回到艺术市场。
致敬沃霍尔
这幅《枪击玛丽莲(鼠尾草蓝色)》被拍卖之前,已经在全球艺术届和收藏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枪击玛丽莲“丝网系列肖像已经被视为安迪·沃霍尔本人和波普艺术潮流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波普艺术(Pop Art) 就是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它发端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英国,50 年代中期在美国达到鼎盛。波普艺术反对当时盛行的抽象主义表现形式,认为艺术更应该注重对现实社会和生活的反应记录,通过戏谑的方式反抗艺术的精英主义,模糊商品与艺术的界限。
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他认为艺术就是应该和商业社会挂钩,应该努力把艺术作品商品化。他的作品与美国社会当时流行的消费主义、名人崇拜紧密相连。
他大胆尝试将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商业复制技法运用于创作中。除了可乐、罐头等日常大众消费品,他的作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名人肖像画。
沃霍尔创作过很多流行文化代表人物肖像,如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猫王、马龙·白兰度、迈克·杰克逊、拳王阿里等等。
他的名人肖像还包括了很多政治人物。1972 年 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成为第一个到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总统,被世界媒体广泛报道。1972 至 1973 年间,安迪·沃霍尔以五种画幅尺寸创作了 199 幅《毛主席》肖像画作。
2017 年 4 月 2日 其中一幅《毛主席》画作在香港以 9850 万港元(约 1260 万美元)被一名亚洲卖家拍下,刷新西方当代艺术品的亚洲的拍卖纪录。
“枪击梦露”系列一直被视为沃霍尔的代表作,佳士得 20 及 21 世纪艺术部主席 Alex Rotte 认为:《枪击玛丽莲(鼠尾草蓝色)》绝对是美国波普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他说:“这幅画作将乐观主义、脆弱人性、偶像祟拜集于一体,不仅超越了传统美国肖像画,也跨越了 20 世纪的艺术和文化。”
佳士得甚至预言这幅作品“势必将缔造历史”,它可与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及毕加索的《阿维尼翁的少女》一起并列艺术史之巅。
一头银色假发,永远面无表情,沃霍尔尽管走在流行文化的最前沿,但却总是给人以木讷和低调的感觉。不过在创作中他却特立独行、手法大胆,甚至很多怪异的方法让人瞠目。为了创作《让-米歇尔·巴斯奎特》,沃霍尔在画布上涂上了铜和金色颜料,然后自己在上面撒尿,再请朋友和助手也在画布上撒尿。尿液中的酸与金属颜料发生化学反应,氧化产生出一种“抽象的闪光效果”。
1987 年 2 月,沃霍尔在睡梦中心脏病发作去世,年仅 58 岁,成为当代艺术届的一大损失。 他无法预料,自己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拍卖场上屡创新高,成为收藏家的宠儿。或许这是对他最好的告慰,因为他以这种方式实现了自己追求的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信源: People,BBC,wikipedia
作者:Sharon
编辑:头条君
出品:多伦多时间
微信ID:toront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