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黄刀极光官网上关于从 8 月 15 日开始能够观测到极光的公告,我和朋友立刻决定启程,将这趟旅行作为我们大学毕业旅行的最后一站。
黄刀位于北纬 62.5 度,被北极椭圆环带覆盖,由于地势平坦,以及没有山脉阻隔,所以这里极容易看到极光。
8 月 15 日,经过一番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在午夜降落在黄刀机场,开启了这场为期四天三夜的极光之旅。
黄刀机场的北极熊
首先来介绍一下我们为这次出游进行的准备。
8 月的黄刀白天温度较高,在 20 摄氏度左右,夜晚稍冷,在 10 摄氏度左右,但由于晚上要长时间外出观测极光,因此体感会更加寒冷一些。我们准备了平日夏天的衣物以及防寒的毛绒卫衣、长裤和羽绒服,不过羽绒服对于 8 月的黄刀还不太适配,穿上会太热,所以加绒的衣物会更加适合。
防蚊喷雾和止痒药物在极光观测中意外地必不可少。有的观测点在湖边,所以蚊子相当之多,打开手电筒时看到密密麻麻的蚊子着实让人汗毛竖起,如果不想被蚊子盯上的话一定要记得做好防蚊措施!
作为懒人一族,整趟旅程我们都跟着旅行团,跟随着他们的脚步一起追光,所以交通方式都是旅行团的包车,旅行团也会提供极光照片拍摄。如果大家不想动脑或不想自驾游,可以选择这种简洁的方式出游(没有在打广告哟!)。
湖边蚊子超级多!
我们于午夜降落在黄刀机场,由于时间紧迫,所以一下飞机就被拉去看极光。
第一夜的云彩有些多,极光在云层里若隐若现,想要用肉眼捕捉实属不易,我们努力看到的主要是白色的光芒,偶有极光快速变换似在舞蹈,只有通过镜头的长时间曝光才能窥见它们身披的绿色衣裳。
在经验丰富的导游的指引下,极光一闪现她便叫我们去看,也算是没有错过这些微弱的美景。不过幸运的是第一夜的月亮十分明亮,当云层在周围散开、月亮露出全貌时,明媚皎洁,光亮倒映在水上形成了长长的影子,与远处的极光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韵味。
第一夜的极光算是尝了个鲜,这一份开胃菜不禁让我们对两天后的极光爆发多了一些期待。
第一夜的极光
月亮与倒影
第二日的主要行程是黄刀镇游览,由旅行社的包车带我们逛一逛整个黄刀。首先我们来到飞行员纪念碑(Bush Pilots Monument),这是为了纪念曾经试图飞跃西北地区而牺牲的飞行员们而建立的。这里是黄刀的制高点,站在瞭望台上可以眺望整个黄刀和附近的大奴湖(Great Slave Lake)。
飞行员纪念碑
下一站是黄刀的市政厅(City Hall),这里最吸引游客的便是可以免费领取的小胸针,证明你来过黄刀。
可惜由于 COVID-19,原本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极光证书目前暂停发放,我们只好带着遗憾离开。在 City Hall 里还有两座标本,一座是北极熊,一座是北极狼。整个黄刀一共有四座北极熊标本,分别位于机场、市政厅、博物馆和 The Explorer 酒店大堂,其中酒店大堂的那一座是最大的。
City Hall的两座标本
City Hall外观
最大的北极熊
拿完小胸针,我们来到了 Bristol Monument,在入口处有一块石碑写着 Welcome to Yellowknife,仿佛是踏入黄刀镇的大门。往上走便看到了一架真实的飞机伫立在山上,这是为了纪念第一个开着飞机来到这片土地的 Max Ward 而建立的。
北方文化遗产中心(简称博物馆)是我们的最后一站,这里免费开放参观。在进门之前可以自己选择捐一点钱以表心意。
我们驻足了好一会来浏览这片土地上的土著人们的生活、历史、文化,以及栖息在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们。透过这些历史遗迹和描述,我们仿佛更贴近这片土地了。
黄刀是我在加拿大看到原住民最多聚集的地方,这里是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
黄刀的 Downtown 非常小,步行就可以逛完,基本生活用品可以在超市买到,也有几家快餐店。据导游说,黄刀近几年才开了第一家麦当劳和第一家星巴克,当时开门时好多人都来排队,甚是壮观。
晚餐是黄刀最出名的网红餐厅——Bullocks Bistro,这里主要做炸鱼和薯条,鱼类有多种可以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选择 deep fried 或者 pan fried。炸鱼端上来后口感非常好,鱼肉鲜嫩~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店的酱汁调味都非常不错,浇在鱼上的酱汁带些甜味,有点像江浙菜的调味,如果喜欢吃偏甜口的朋友,这道炸鱼一定会是你的菜。
和炸鱼一起端上来的沙拉则搭配了店里调制的类似蒜味沙拉酱的酱汁,以及另一种甜口的酱料,两者浇在沙拉上滋味绝妙。店家说这个酱料甚至在黄刀当地的超市有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带一瓶回家。
夜幕降临,原本晴朗的天空逐渐被云彩覆盖,连昨日皎洁的月光都不见了踪影。导游忧愁地看向天空,无奈地宣布今晚的追光计划可能无法实施,我们大呼遗憾却也无可奈何。
虽然不死心地等到了半夜,看着黑压压毫无生气的天空,为了保存体力,我们还是遗憾地回到酒店休息了,祈祷明天这最后一晚能看到心心念念的极光。
夕阳
这是我们在黄刀停留的最后一晚,也是 8 月极光爆发的第一天。我们一行人全部都在祈祷,希望今晚是个好天气。
8 月的黄刀天黑得很晚,过了 10 点才逐渐进入黑夜。导游说会带着我们去到不同的观测点,在不同的环境用不同的视角看极光,于是我们辗转于大奴湖边与树林里,与前天夜里同样明亮的月光随着我们的脚步变换着模样。
当我们来到一片树林中的空地时,导游忽然兴奋地大喊:“快看!”说罢便指向天空。所有人在同一时间抬头望,此刻的夜空中令人眼花缭乱的繁星点点再也不是主角,令人心醉的月亮也要退居其次,夜幕被大片的极光占领了。
肉眼望去,一束束银白色的极光在天空中绚烂夺目,环绕在四面八方。它们有时形单影只,像一座桥横跨在星群中;有时又成群结队地出现,形成了一大片光幕,或是排成各式各样的形状,有的像 S 弯,有的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焰,还有的像从天而降的流星雨。
如同导游形容的那样,极光像是在夜空中舞蹈,它们不断地变幻着,像是海上涌动的波浪。
眼神好的同伴看出了极光的绿色,甚至有人发现了粉色的痕迹。而我这近视眼无奈地只能通过延时摄影来欣赏极光的五彩斑斓,却也不失为另一种美。镜头捕捉到的极光颜色丰富了许多,除了最常见的绿色外,还有非常鲜艳的蓝紫色与粉色的渐变,更让人震撼了。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一道道光束不知多久,常年不活动的颈椎却开始酸痛,我无法割舍这美丽,便随意躺倒在地,在树林的这片空地上尽情地享受着这一段时光。
绚烂的极光使我不住地热泪盈眶,为大自然所创造的奇观感动,打心底里被震撼。好时光不再来,当下的这一瞬间让我觉得无比幸福。
同团的一位姐姐比我们多停留了一晚,事后告诉我说在我们离开黄刀的那天,黄刀附近发生了山火,烟雾弥漫到了镇上,连机场都能闻到烟味,所以那晚的极光也没能看到,我们最后一晚目睹的极光爆发或许也是一种幸运。
经验丰富的导游说观赏极光最好的月份是 3 月。因为那时天气稳定,只要天气好,极光几乎夜夜都能看到,颜色也与我们看到的略有不同。同时 3 月份天黑得早,不需要等到半夜才能看到极光,只不过那时的天气会非常寒冷,需要严实的保暖。
通常黄刀只有夏季的 5 至 7 月很难看到极光,其余都有机会,所以想要出行的朋友们也可以多看看近期的极光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出门即可。